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902天
这两天中科院停用知网的消息近乎刷屏了整个学术圈。在这里小编说个笑话:
难怪当时能如此痛快地下调价格,原来还有巨型冤大头正等着它宰。毕竟按过往的经验:与赵德馨教授的官司并不足以让其选择降价。哪怕人民日报评价知网“赵教授胜诉后知网随后就下架论文,这种做法既不是正确的态度,更不是合理的做法。” 被誉为“中华第一刊”的党刊《半月谈》亦直接转载人民日报的社评表示:影响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知网这样的平台,任何时候都不应滥用影响力,搞成了“店大欺客”,更不应输了官司就意气用事。不过当时赵教授与知网还有一个案子(目前案件的最终审理结果尚未出炉,解螺旋对此事一直保持关注):知网涉嫌冒充赵德馨教授,以赵教授的名义签名在建设银行开户。并且自2006年以来,赵教授从未拿到过任何来自的《中国经济史辞典》电子版售卖分红。
知网是否涉及垄断这一话题也再度为大众热议,针对知网的骂声络绎不绝。知网“降价”后不久便是Sci-hub印度开庭。一个特别的现象出现了:明明知网才是正版数据库,Sci-Hub网站才是“盗版”。全员文化人的科研人员将Sci-Hub的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誉为科学女神,而在提到知网时则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
究其缘由概因学术研究本是一种公共资源,应在学术公共领域生产和自由流通,供研究者汲取养分,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多研究并将其成果回馈学术共同体,形成良性循环。但商业数据库却让学术资源的公共属性有些“变味”。商业化学术数据库的迅速崛起,收录期刊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对论文资源垄断地位逐渐形成,致使文献阅读和下载的价格不会那么亲民,这就给了相关的论文数据库向高校狮子大开口的底气。大名鼎鼎的知网,隶属于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600100)。依据该公司年报和半年报,知网在2015-2017年这三年间每年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单看2017年,知网就营收了9.7亿元,毛利率高达61.23%;在2018年,仅仅是上半年,知网的营收就已超过5亿,毛利率58.83%。
惊人的毛利率,远超同为学术垄断巨头的Elsevier,更遑论其他的A股上市公司,一般毛利率20%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些批发零售的行业,一般毛利率只有3-5个点;制造型企业一般平均毛利率也就20%左右。要知道,Elsevier的市场是全世界,而知网的利润,99%都是中国学者提供的。知网已然成为了同方股份的一棵金光闪闪的“摇钱树”。查重、下载论文、购买权限,只要你打开知网,知网就会有一百种让你花钱的方式。那些年莘莘学子们熬过的夜、掉过的头发,就成了替别人财富铺路的垫脚石。而知网的暴利,离不开它强悍的学术地位,更离不开它对论文资源的垄断。尽管除了知网,还有万方、维普、超星等文献数据库可将知识版权资源聚合在一起,但国家政策的支持加之清华同方的雄厚实力,造就了知网在文献数据检索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知网收录了5.7万种外文期刊和95%以上的中文学术资源,同时还掌握了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的核心版权。截至2017年底,知网拥有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注册用户2000多万人,全文下载量达20亿篇次/年,网站同时在线用户超过15万人。凭着高达90%以上的学术资源占有率,知网才会在做着论文查重服务的垄断生意的同时,肆无忌惮对各大高校的漫天要价。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声称,2000年以来,知网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这火箭般飙升的价格让多数高校直呼“用不起”。事实上,近年来因为预算难追数据库价格涨幅而暂停订阅的事情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说是屡见不鲜。2017年起,國立臺灣大學停訂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2019年3月,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近日正式宣布停止订阅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所有期刊。2020年6月 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将终止与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公司就新的期刊订阅合同进行的谈判。目前学校订购了近700种爱思唯尔期刊,每年的订阅费用超过270万美元。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都曾一度停用知网,但最后又都无奈妥协,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了知网数据。说到底,还是离不了知网。想必这也是给了知网的相关负责人在中科院的相关负责于4月17日向红星新闻的记者承认:“自2022年4月20日起,将会停用CNKI数据库。并且至少今年不会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向中新经纬的记者否认此事的底气吧?
毕竟需要用数据库的人是你中科院而非我知网,卖方市场的蛮横一览无遗。
其实,在知识版权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高校学者们并非不愿意有偿下载,毕竟论文背后凝聚着原作者无偿的付出与诸多心血。但付费看论文,也应该像付费听歌、付费看电影一样合情合理。国外的学术出版集团也曾因高价遭到科学共同体抗议,甚至为了打破这道“付费墙”,2018年9月,来自法国、英国、荷兰等11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联合签署了论文开放获取计划“S计划”。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由上述机构及欧洲研究委员会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或出版平台上。对于S计划,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NS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都表示大力支持,且会制定各种灵活和包容性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并希望各大出版商与中国图书馆协会对订阅出版协议进行变革性的交易谈判。既然表示了支持,外国出版商我们暂时管不了,但为了方便公众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我国是否应该让知网进行适当的降价,以做出表率。降低学术资源传播的门槛,在商业性和公益性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当年国家大力扶持知网发展的初衷,是希望知网能成为全社会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与利用知识的平台,而非仅仅创造利润。如今知网对商业利润的追求,明显违背了初衷。逐年上涨的高昂使用费、论文原作者不能自由地下载论文等诸多糟点,无不让中国的学者们怨声载道。即便在去年12月的降价中:硕博士学位论文的下载价格降幅已经达到了50%和62%,降至7.5元/本和9.5元/本。在普通研究人员眼中,价格仍然过高。依小编个人浅见,知网想要不被骂高价,想要让所有的高校、研究院不考虑弃用它。把所有文献下载的价格打个1折,查重的价格降到10元以内就可以了。